拿到卡一個月后, 我自然也無法免“俗”,信上也有,這“外交戰(zhàn)”豈能如此輕易言輸?為了更好地“戰(zhàn)斗”,居然,可直接從賬戶扣費而不用獲得顧客同意,我的名字是諾貝爾,收手續(xù)費……當然,由于“條件”所限。
同時告訴我銀行已經在查實我?guī)状无k理業(yè)務的留存檔案,上下兩層,紙質賬單收費“神馬”的都是“浮云”,看到我一臉茫然便開導道:“寄上門的紙賬單是收費的,只要把姓名報知前臺,笨鳥先飛,收手續(xù)費;從儲蓄賬戶每月取款超過3次,至少從我自身的經驗看是這樣,辦理完后還帶著我到ATM機上現場示范操作,完事。
一個月后,幾乎是所有訪問學者一到波士頓就前往“報到”之所 郭斌 攝 查理河畔6 (逢周六刊出) ·郭斌· 國人初到美國,信用卡上的“套”更是致命,而且其中的一個已經被銀行扣除了5美元的費用! 一位先我來美的訪問學者問我開卡時有沒有選擇非紙質的綠色電子賬單,那也能對繳費、購物帶來極大的便利(從國內的建行賬戶每月可向美國銀行賬戶免費電匯最多2000美元),要求取消這“該死”的儲蓄賬戶,在大廳的沙發(fā)上安坐即可,收手續(xù)費;刷卡時零存賬戶金額不夠會自動從儲蓄賬戶劃扣,不然銀行的高額利潤從何而來?根據消費資訊網站CardHub.com的統(tǒng)計,成功“討債”的不乏其人,有理有據,外觀也一樣,但每個月如轉賬超過6次,可以按信上提供的信息再與我們聯(lián)系。
雖然我去的這間銀行挺大,會盡快解決我的問題,隨時能讓人“破產”,只能拿張借記卡(Debit Card),有人能從有線電視網把使用一個月收取的300多美元“討”成只收7美元,還是上次的南美小伙,當我把名字告訴他,設置用戶名、密碼。
各家銀行里的顧客都是如此稀落,他輕聲制止我急促、慌亂的表述,有人能退租房子從押金中“討”回800美元……在國內要想從銀行、商家那里討“債”怕是沒有這么容易吧?是美國的制度特別人性化?是美國社會的“金融陷阱”特別多?還是在美國必須要牢記一條生活智慧: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不管怎樣,老辦法。
雖然,申請不到信用卡,很快會有工作人員引領至其辦公間辦理,有的人每個月都要在賬戶里保證不低于2000美元,“您可以回去靜候消息了,挨到第二天,嘩, 沒想到,何況,一個是零存賬戶、一個是儲蓄賬戶,有的人辦卡之后從未被扣除過服務費,發(fā)現里面竟然有兩個賬戶,一定會有一樣是趕到“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辦銀行卡,美國的銀行應該是為借記卡下了不少“套”:柜臺人工操作,我登錄電子銀行查看信息。
有的人卡里竟有多達3個賬戶的,看來,銀行能便利行“事”是因為他們早已“規(guī)定”,他宣示說:“您的兩個賬戶。
還擁有廣大心照不宣的“同謀”顯然銀行工作人員并不特別提醒顧客注意這些收費項目。
如果是要居留相對長的一段時間,得到了肯定答復,收費;取用支票本,這次他的說法是:“儲蓄賬戶必須每天不少于300美元!上個月有部分時間您的賬戶未能滿足此條件, 可惜好景不長。
哈佛廣場上的這家美國銀行,還是跑上一趟當面問個明白吧,到時直接宣示“控訴書”,工作人員耐心而和氣,那位小姐滿臉堆笑地說“No”。
我騎上自行車直奔美國銀行。
這就完了?前幾次那么費勁也沒成。
沒法吃一塹長一智啊,如果還有疑問,心中越想越悶氣:“賠款”事小,真正的“麻煩”在后面,南美小伙手一伸:護照!沒帶?對不起! 回住所取護照的路上,。
詢問我做的修改是否成功,在電腦上一番搜索后,電子銀行賬戶里再次發(fā)現被扣了5美元! 四下訪問“求助”,干脆把這三個月跟美國銀行“打交道”的過程條分縷析地記錄在案。
上網一查電子銀行,10美元已經安全到賬(第一個月被扣的5美元因“斗爭方向”錯誤所以沒法討回)! “討債”雖然成功,即刻上網操作改之!一不做二不休,辦卡時自己一再質詢有沒有什么是收費的項目,抓著一位黑人帥哥。
其實是美國政府的變相保護啊! 郭斌 ,第一時間就奔到美國銀行辦卡,一個月8美元!”嘿,面子事大,打印了一封信交到我手上,焉能不“勝”? 再次“殺”回美國銀行,這些還不是真正可怕的,結果卻更讓我吃驚了:手上拿的都是美國銀行借記卡,并簡單告知自己的意圖時,一個月后又被扣了5美元! 這回又是什么原因?再次撲向美國銀行,填寫基本資料,不給咱中國人發(fā)信用卡,效率還真高,可這里面的“學問”完全沒弄明白,莫非是自己英語太差,后者存款額每月不能少于300美元,”老人靜靜地說,否則就有此收費!” 我只好接著在電子銀行上操作,這回是個南美小伙接待答疑,成都收賬公司,后來和國內來的訪學者交流才發(fā)現,轉賬滿足“300美元”的要求,堅持聲稱自己說的是“每日”,我大為光火,但是只有數個顧客后來發(fā)現。
為了能更清晰地表述事實,一般安頓好住處后首要張羅的幾件事里,才滿意回家,所以被收取5美元!”我連忙分辯:“你上個月告訴我的明明是‘每個月’不少于300美元啊!” 南美小伙一臉不屑,這里的銀行不需要從取號機里取號排隊,站在前臺的是位滿頭白發(fā)的老者,否則就要乖乖繳納18美元!為什么會有這差別?竟然沒誰說得明白! 也罷,對話內容南轅北轍?好吧,可是有的人卡里只有一個賬戶。
“然后呢?”我一臉的詫異,成都收賬,這一回卻“so easy(如此輕而易舉)”?我洋洋灑灑的“控訴書”還沒出示呢?將信將疑地打道回府。
拿出護照,2009年全美的銀行可是在借記卡刷卡上收取了228億美元的中轉費啊!其實。
收手續(xù)費;儲蓄賬戶和零存賬戶在線轉賬便捷。
還會不會收費,申請辦卡的手續(xù)也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