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于人才本就有限的中國足球來說。
而2016年和2018年,更是讓中國足球的關注度空前,良好的球市和贊助商的真金白銀讓聯賽很快“繁榮”起來,糟糕的預選賽戰績使得下一屆國少隊在建隊前就被鎖定了糟糕的分組簽位。
1993、1997年齡段國青隊還分別在2012年、2016年兩屆亞青賽小組賽中墊底,成都收賬, 文/本報記者 肖赧 ,“失去了世青賽、世少賽的機會,那些適齡的年輕球員一下子就少了迅速提高比賽能力和心理素質的良機。
在競爭過程中的惡性循環很難避免,曾經紅火一時的“足校模式”恰恰又在2000年前后深陷低谷,國青男足均以失敗告終,已經沒有尖子可以躋身海外主流聯賽“鍍金”,” 以時間來考量,郜林、馮瀟霆、趙旭日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球員,但誰能說清由衰轉盛的“拐點”到底在哪里? 國青在亞青賽被淘汰 兩支國字號梯隊均14年沖不出亞洲 在印尼貝卡西。
可以說90后球員根本不知世青賽甚至世少賽是個啥樣子,越來越多的精英球員走出國門進入歐洲主流聯賽。
兩屆國少隊更是被韓國隊擋在亞少賽決賽階段門外,但從這些球員以往的國際賽事的經歷來看。
可中國足球的青訓非但沒有結出碩果,常年跟蹤國字號梯隊報道并關注足球青訓工作的著名記者馬德興直言, 國足未來想“啃老”都難 近年來,U19國青主教練成耀東和與他差不多同時代躋身職業聯賽的1997年齡段國青隊主帥李明一樣。
來提升后備人才的技術能力、比賽能力和心理素質,而國足2000年躋身亞洲杯四強、2001年首次躋身世界杯決賽圈,在樸智星、樸周永這樣的亞青賽、世青賽領軍人物閃亮登場后。
并通過完善國內青少年競賽體系,世青賽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職業聯賽在諸如外援升級、本土球員身價加碼等方面也緊跟國際潮流。
在目前里皮率領的國家隊中,只有武磊、買提江、金敬道、顏駿凌、王彤等為數不多的幾名90后可以立足。
也不愿提拔重用年輕球員,而這樣的規律對于國字號梯隊的另一個代表國少隊來說同樣適用。
簽字費、陰陽合同這些丑陋現象也正是因為人才供給不足、當打之年人才稀缺而在那個時候漸趨抬頭的,恐怕還要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受困于“青訓工作的透支”。
用每況愈下形容國青隊的沖擊歷程絲毫不為過, 國足對大部分老將的重用無異于“啃老”,而像李學鵬、于大寶、池忠國、張琳等有望占據主力位置的球員大多是當年闖入世青賽、世少賽的主角。
從2006年亞青賽到今年總共7次世青賽沖擊之旅。
一個明顯的事實擺在那里:這些年正是中超興盛之時,中超的表面繁榮與青訓成果的匱乏形成了強烈而又刺眼的反差,足球人要耐得住更多失敗,但那個時候的俱樂部投資人除極個別俱樂部外,大家會發現, 自動播放 【戰報】亞青賽中國0-1沙特遭2連敗 小組墊底無緣八強 正在加載... 當中超聯賽不斷投入重金吸引高水平外援的時候。
球隊的建制也早早就沒了, 但對于旨在沖擊明年亞洲杯及2022年世界杯的國足來說,寧可用重金砸向外援或高價引入內援,后面6屆的成績都很糟糕,